受到发育程度以及与其相关的宝宝的能力、注意力水平、需求和当前情绪状态的影响,敏感性对不同父母的意义各不相同。为了给宝宝的发展创造一个最佳条件,需要保证周围环境对宝宝的外部刺激既不会太强也不会太弱。无论是刺激影响的持续时间、程度、速度,还是其变化性和要求都应该和宝宝注意力状态相匹配。宝宝被动或者主动的清醒状态是提供这种刺激的最佳时机。
如果宝宝可以集中注意力,通过目光表达自己已经做好了交流或游戏的准备,这时父母可以把一个物体指给他看或——如果他已经能够握住——递到他手里。只要他对这个物体还有兴趣,盯着这个物品并触摸它,那么就没有必要将另一个物体置于他的注意力范围中。但是如果他的兴趣明显减退(东张西望,寻找其他有趣的东西,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物体上),那么就是时候进行转换了。如果宝宝已经出现了疲劳迹象,如打哈欠或眼皮开始打架,这时候就不适合用外部刺激源来刺激他,因为这样他会觉得压力过大。这时候更应该让他安静并尽快入睡。
宝宝的气质也影响到父母敏感性的理解。这样来说明两种极端:一个精力充沛的宝宝比一个不太活跃的宝宝需要的激励更少,因为他们可以自己激励自己,他们能够通过动作和声音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兴趣。相反的,如果那个不太活跃的宝宝没有得到激励的话,他会越来越退缩,而且会因为缺少环境经验而使以后的发展受到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