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育儿类和心理学类的书籍都讲过,从出生开始…0-3是一个阶段,3-6是一个阶段,然后是6-12…到青春期。
不管是哪个教育学家,他们都有一共同认可的理念,就是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,人生最初阶段的0到3岁,便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。父母在哪个阶段做的缺失太多,孩子的问题就会集中在下一个阶段爆发。给家长双倍找回来。
老人都是爱孩子的,隔辈亲无须质疑。我认识一些60末70初的长辈,他们肯定是比40.50后的长辈要有见识。买东西,选早教,选教育机构的认真程度一点也不比父母差。去年暑期的时候,我妈妈的邻居,也是个孩子奶奶。她特意让我妈找我给她分享孩子幼小衔接方面的经验,她孙子是晚我儿子一年小学。聊完天后,我说这些事应该是孩子爸妈操心。老太太说他们俩没长大呢,没心,一天就知道玩,让他们选东西就知道买最贵的,从来不掰细了看事。这位奶奶就是传说中的好奶奶,但是她跟外人自己儿子儿媳妇评价是这样,可想而知,平时对自己孙子是怎么评价他父母的。孩子到了5岁,无论从性格到习惯,还是自己的小小三观,都已经差不多完全形成。接下来的K12整个阶段,留给家长的时间就更少了。前5年,做为家长没有去真正的了解孩子,没有打好亲子关系的基础…没有建立起教育孩子的绝对权威……对孩子即将面临的学习阶段,可以说一点好处没有。
你自己的父母你最了解,他们能不能在抛出溺爱的成份去真正的教育孩子,能不能客观的看待孙辈……还有你们自己,将来孩子出现任何问题,会不会责怪你的父母。
孩子的成长,没有回头路,甚至后悔药都没得吃,过去就是过去了,不在孩子成长的阶段缺失,是做父母的最起码的责任。客观的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。主观思想的不足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。
终身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,是做为父母最快乐和满足的事情,孩子带在身边纵然辛苦,但是回过头看,这个过程全是幸福。
网友评论一:
后果可能就是孩子有种被抛弃了的感觉,而变得没有安全感,而且有可能这种信念在孩子内心扎根伴随一生,毕竟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最在乎的是爸爸妈妈爱不爱她,只有在感觉安全的情况下,才能勇于探索这个世界。
后果可能就是孩子更喜欢爷爷奶奶,而不是爸爸妈妈,不愿意被爸爸妈妈教导;后果就是孩子在自己家里也许会感觉不是家,而想要回到原来的爷爷奶奶家;后果就是孩子可能什么事情也不想跟父母说,而独自承担;
后果就是做父母的发现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孩子,不知道他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,不知道他喜欢吃什么,喜欢做什么……
这些后果应该是很多父母都不能承受的,现在孩子至少14个月了,可以让爷爷奶奶暂时在你们工作的城市照顾一年呀,跟爷爷奶奶好好沟通,一起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,改变娃被宠上天的现状~~
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带娃一段时间,毕竟如果孩子送幼儿园早的话,两岁以后就可以考虑了,到时上下班安排好接送时间就好。
虽然要面临一些问题,克服一些困难,虽然生活会更累一些,但是照顾孩子不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么?!
网友评论二:
我有个妹妹,身体很差,从生下来都住保温箱那种差,妈妈没有精力带两个小孩,我就被奶奶带到乡下直到读幼儿园才回城,即使我那时还很小,但我都记得的到当时见到我妈妈的感受,太陌生了,我太害怕了,我奶奶叫我去抱下妈妈,我都吓得赶紧躲在奶奶身后,我爸爸回来,奶奶又让我去叫爸爸,我根本叫不出来,只想回到乡下找爷爷,然后我妈妈爸爸就很生气,觉得我怎么不亲近他们,然后我在乡下没有太多规矩,就被我妈妈嫌弃,说我没教养,粗鲁,然后告诉我家里很多规矩,很多不允许,还拿我和妹妹对比,说妹妹斯文,我很野蛮淘气,虽然我那时才三岁啊,但是我真的到现在都记得那段回忆,从那一刻我和我父母就不亲了,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和父母的关系怎么也比不上妹妹,因为妹妹小时候太难带了,我父母有很多关于她的回忆,说到如何大晚上不睡觉到她去医院,说养她如何辛苦,说因为身体差害怕生病如何如何爱干净,吃的用的都要用开水烫,不像我,掉地上的捡起来就可以吃,妹妹的奶瓶要是不用开水消毒喝了肯定会拉肚子,有时我爸爸还感慨当年怎么给我妹妹洗尿布怎么照顾她的,关于我的记忆就真的很少很少,所以,小孩子还是最好在父母身边长大吧,至少你惹父母生气的时候,父母想到带你的辛苦时光,也会原谅你。
网友评论三:
说个身边的例子吧,一个朋友生孩子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,夫妻双方是工作忙还是不懂怎么带孩子。把孩子从小就扔在爷爷奶奶家,虽然同城不过一周左右去看孩子一次吧!
相比把孩子送到异地,他们肯定好很多了,至少可以想看孩子的时候就开车去看。但是我觉得孩子身上还是存在很多明显问题,首先孩子在4岁就深度近视。了解孩子眼睛发育过程的家长都知道,这么小就近视以后视力只会越来越差。现在学业压力大,进小学了之后,还要面对视力模糊看不清黑板的问题。究其原因,询问下来,是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体力不足,基本不带孩子外出,在家就是看电视,把卡通节目看的倒背如流。
还有一次和对方妈妈带孩子一起吃饭。饭后,我提议是否去门口滑梯那边稍微玩一会儿,孩子总看动画片也不好,对方妈妈像看怪物一样的看我。我就自己带孩子去玩了。过一会儿,他们家孩子飞奔冲过来,孩子妈无奈在后面追赶着。
玩的过程中我就坐在一边看,因为我已经提前和孩子讲好了安全注意事项,也是平时经常在外面玩和孩子形成默契。孩子在我视线范围里开心的自己玩着滑梯。
对方孩子先是冲向滑梯,但是立马又害怕的退回来,要求自己妈妈陪他上去。他妈妈坚定拒绝了孩子的要求,孩子马上发出那种超高分贝的尖叫,然后在原地歇斯底里的直跳脚。妈妈开始骂自己为甚么要带他出来玩,一个骂一个叫,场面一度失控。我差点原地石化了,为什么带孩子出来玩可以玩成这样?更恐怖的还在后面,孩子开始使劲全身力气打自己的妈妈,用石头扔她。我们家孩子也没见过这个阵仗,原地不动看着他们。
纠缠了10多分钟孩子妈还是跟着孩子一起爬上了滑梯,这波操作实在令人窒息。后来下起了毛毛雨,我和孩子们说我们回到室内玩吧!我们家孩子迅速和我一起回去了,他们家又开始新一轮的纠缠。
孩子不肯回家直跺脚,妈妈生气的说我不管你了我走了,走了几步发现孩子没跟上又回去继续骂。
就以上短暂的相处,我看出了妈妈对孩子十分不了解,以至于对孩子行为的预判完全错误。并且孩子丝毫不受大人控制,无法听取成人的建议,动辄使用尖叫、暴力的手段威胁别人。
除了以上的问题,他们家孩子还严重挑食,并且伴随体质弱、多动症等问题。不能说完全和隔代抚养有关系,但是至少孩子妈没有用心了解过自己孩子。
我们家大宝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带大的,日常生活行为和性格习惯都在我的预想范围里。因为一个人带娃很累,所以出去玩都需要严格遵守我定的规则并且做一些约定。比如:不管去游乐场还是公园玩,如果我提出时间到了,那就必须要走。孩子如果有特殊的理由想在玩一会儿可以通融5分钟,5分钟到了就必须走。每次孩子也是很好的遵守,因为她知道如果按照规则行事,那很快又有下一次出来玩的机会,违反规则就会失去一次出来玩的机会。
逛超市的时候,我也提前约定只能买一样东西,或者只能买一样零食(玩具),孩子有时候会难以抉择,我会给她充分的时间让她自己做决定。但是必须只能选一个。
其他诸如,自己吃饭不挑食,自己收拾玩具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,喜欢看书等等。2岁半去上托班的时候,虽然大家都在哭,但是她丝毫没有胆怯,很轻松地和我告别。老师也称赞她又勇敢又自信,是班级的开心果。
综上,如果一定要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话,也请父母多关注孩子的生活、学习状态。让老一辈也多了解什么是科学育儿,不能把孩子给老人带就不管不顾了